• 加载中...
  • 加入收藏
手机版 扫一扫
山东高校

寒假进行时沂蒙文化研究院寒假意味着另一种工作方式

时间:2017年01月18日 信息来源:临沂大学 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编者按:又一个年关将近,临大的校园并没有因为寒假的到来降低它的温度。虽然少了青春活泼的临大学子的身影,但是随着新一任期人员的陆续交接,新的工作愿景在每位“新人”心中谋划,新的工作状态正在呈现出来。当然,校园里最可敬的“园丁”们,依然把假期作为另一种工作常态,科学实验进行中、新学期教学规划进行中、项目标书打磨进行中……也依然有孜孜以求的临大学子求索在学海之中、奔跑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之中……从今天起,临大校园网仍陆续推出“寒假进行时”系列报道,继续讲述临大人的寒假故事。

 

【寒假进行时】沂蒙文化研究院:寒假意味着另一种工作方式

 

2017年1月14日,一篇《大学老师从不加班,因为他们从不下班》的贴文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转引,读过此文的大学老师无不感同身受,心存同念。这一天,正是临沂大学寒假开始的第一天,对于沂蒙文化研究院的老师们来说,何尝不是如此。“寒假,对我们来说,只不过是意味着另一种工作方式。”魏本权教授告诉我们。

1月10日,寒假尚未开始,期末考试尚在进行当中,沂蒙文化研究院就迎来了2017年第一位到访的知名学者——聊城大学特聘教授、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、博士生导师王玮教授。在沂蒙文化研究院会议室里甫一落座,王玮教授就对沂蒙文化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建设提出见解,“沂蒙文化研究院的三个研究方向要有一个整体论述,总体设计不错,特色鲜明”,“沂蒙文化研究要超出地域文化的内涵,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?与其他地域文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?应把精神实质提炼出来,把沂蒙文化内涵提炼出来”,“沂蒙文化不是沂蒙的文化,应把沂蒙文化置于中国文化乃是世界文化的整体格局中加以研究”!“沂蒙红色文化可以是核心,可以围绕沂蒙红色文化做文章”。一席语重心长、拨云见日的指点,令在座的各位老师无不深受启迪。

寒假,对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的老师来说,正是一个锤炼选题、打磨标书、共同切磋、相互批评的好时机。15日,文学院申请国家与教育部项目的张学成教授、宋希芝博士、李鹏博士、李红梅博士等各位老师就聚集在沂蒙文化研究院会议室,把各自的申请书投影出来,从选题到框架设计,从研究思路到研究的落脚点,老师们坐在一起,激扬文字,指点迷津,字字凝炼,句句斟酌。一直积极主持并参与学术沙龙的文学院副院长鲁运庚教授深有感触:“沂蒙文化研究院的周末博士教授学术沙龙已经形成惯例,如果哪个周末因故没进行学术活动,就感觉少了点什么。”借助学术沙龙这一平台,一个课题申请书、一个可能还不成熟的研究选题、一个尚在酝酿中的论文思路、一部刚刚读过的新书……都成为学术沙龙上彼此分享和批评的主题。“火药味越浓,收获越大,我就是借助这一平台的帮助,成功申请到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”,学术沙龙的发起者之一刘硕伟教授如是说道。坐在一旁的魏秀春教授笑呵呵得回应:“我何尝不是如此呢!”

“学术研究,不仅仅是为了申请项目、发表成果,还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生产力。”专注于公众史学、在社会服务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张学强教授既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近年来,临沂市新建或重新改造的革命纪念场馆,像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、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、沂蒙革命纪念馆、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、山东抗日根据地保密工作展馆等等,几乎都少不了以张学强教授、苑朋欣教授领衔的沂蒙红色文化研发团队的身影。今年寒假刚刚开始,张学强教授就踏上蒙山,深度挖掘蒙山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,为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倾其所能,出谋划策。

这,就是沂蒙文化研究院老师们寒假生活的缩影。“在办公室坐上一天,少了家务的烦扰,静心思考读书,收获总会不期而至的!”采访时,李红梅博士的这句话,让我们深深为年轻母亲的学术之路所感动! 

 (编辑:孔丽娟  编审:王焕全)

screen.width-333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333">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上一篇: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评价体系建设座谈会在我校举行
下一篇:学校召开党外人士2016年度座谈会
(作者:佚名 编辑:临沂大学)
相关新闻

我有话说

新文章

门文章